- 首页
- 商城快讯
放弃天价薪酬!90后芯片人才从硅谷回国,曾将芯片成本降至1%
国内半导体行业再次迎来新人才,90后小伙将芯片制造的成本压缩到了1%,为实现自身价值毅然放弃了硅谷的优厚待遇,回到国内发展。
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开始考虑回国发展,这里面有一个颇为年轻的90后小伙,凭借一身的技术从美国返回了国内工作。
这个小伙叫做常林,一个外界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半导体行业里都是如雷贯耳的存在。
毕业于山东的他选择了去美国留学,主要学习的就是芯片的研制技术,并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后学位。
不过真正让这个31岁的年轻人声名远扬的,还是他带领自己的研发团队,成功将200nm工艺的芯片成本压缩到了1%,并实现了量产。
曾经有学者认为这类光子芯片需要用到石英材料,主要是为了降低芯片的功耗,但是石英的折射率较低,制成的光子芯片也非常不理想。常林率先使用了二氧化硅,利用跟光纤结合的手段,彻底解决了折射率不足的问题,构成了波导的整体结构。
这类光芯片的产品也正是华为一贯追求的,甚至华为还在国内建立了首个光芯片制造厂,同时为了招募人才,华为还开启了百万年薪的人才招募计划。
这一切都在吸引着常林,于是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八年之后的常林,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踏上了归国发展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硅谷为了防止常林这样的顶尖技术人才回国,开出了天价薪酬,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动摇常林的归国之心。
于是在突破重重阻挠之后,常林总算如愿以偿回到了祖国,并加入了华为的研发团队中。
常林这样的人才能够回归祖国怀抱着实令人振奋,而且他也只是万千归国人才大军里的一员,创办了中微半导体的尹志尧也是这样,在年轻的时候远赴美国加州留学,并长期在国外进行技术研究。
世纪之交,尹志尧毅然归国,并在2004年创办了中微半导体,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生产芯片制造领域的又一核心设备,蚀刻机。
当时国内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水平较为落后,不管是光刻机还是蚀刻机都缺乏顶尖的企业和设备支持,而中微半导体的出现正式弥补了国产蚀刻机的空缺。
眼下中微半导体生产的12英寸顶尖刻蚀机已经在5nm芯片的生产线上得到了应用,未来配合高端光刻机的生产,国内的半导体制造水平将会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
在带领公司团队成功研制出国产蚀刻机后,尹志尧又开始了对身处国外的人才进行号召,呼吁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实力来为祖国创造更高的价值。
其实从2017年开始,国内就已经陆续迎来了3000多名技术人才回国,这里面不乏蒋尚义和梁孟松等行业巨匠。
曾有人担心中国人才如此大规模地回国,会不会引来美国人的重视,从而遏制中国人才的返回,这样的情况是有可能的,如今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每年的产值增速高达20%,放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很多欧洲国家的半导体发展速度都不如中国快。
如果中国继续占据高技术人才的优势,未来领先世界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肯定也是国外企业所不想看到的,因此针对中国人才进行限制的管理条例层出不穷。
其实国外像常林、尹志尧这样的技术人才还有很多,但是由于国内外人才扶持力度不同,导致很多人才在学成之后不愿意回到国内。
为此国内从官方到企业都展开了一场对人才的追求计划,国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扶持管理条例,开出的待遇和条件都不亚于国外。
而国内的企业更是将待遇水平抬高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为了扩充业务,联发科计划组建2000人的技术团队,其中刚毕业的硕士年薪起步35万,而刚毕业的博士起步则是46万。
而在国内一线城市有七八年工作经验的优秀工程师,甚至还能够拿到60万的年薪,高级管理人员还会有股票分红。
此前华为招聘的天才少年张霁,还曾拿到了华为201万的年薪,可以说国内的企业对人才培养和挖掘的力度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随着世界半导体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常林这样的技术人才越发成了各企业抢夺的重点人才,国内既要立足于对人才的召回,还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两方面入手,解决国内人才短缺的问题。